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养殖技术。(二)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通常包括下述步骤(1) 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 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2) 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3) 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4) 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通常步骤(4)中都采用原地养殖,养殖过程中不更换养殖池,由于原 池存在着水质老化,微量元素失调等问题,导致长蚌长珠缓慢,病害增加, 养殖后期珠光差等缺点。(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珍珠生长,提高珍珠质 量的珍珠人工养殖方法。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 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2) 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3) 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4) 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歩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蚌进行移地再养。在本发明的步骤(4)中,育珠蚌不受育珍珠龄的限制,任何蚌龄都可 以移地再养。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pH控制在8。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溶解氧控制在5mgL。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水深控制在1.5 2米。进一步,所述移地再养采用吊养方法。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寄生鱼采用黄颡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 通过人为地造成养殖环境的转移,调整了蚌池地域小生态与水质,同时 带来了微量元素差补,从而促使珠蚌产生新的生长,提高了珠粒的大、圆、2、 有利于珍珠蚌养殖管理手术初期珠蚌与高龄珠蚌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别,通过移地再养适应了管理的转换需求。3、 通过对移地再养的蚌池环境参数的优化,促进了珍珠生长,提高了珍珠 质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一种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蛘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 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2) 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蛘;(3) 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4) 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步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蚌进行移地再养。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pH控制在8。 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溶解氧控制在5mgL。 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水深控制在1. 5 2米。 所述移地再养采用吊养方法。 所述步骤(1)中的寄生鱼采用黄颡鱼。
1、 一种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 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2) 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3) 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4) 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 其特征在于步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蛘进行移地再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pH控制在8。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地再养的蚌池溶解氧控制在5mgL。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地再养 的蚌池水深控制在1. 5 2米。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地再养采用吊养方法。
6、 如权利要求1 5之一所述的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寄生鱼采用黄颡鱼。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三角帆蚌蚌苗繁殖准备繁殖场地、亲蚌和寄生鱼,依次经采苗、附苗、脱落后,钩介幼虫底栖生长成为稚蚌;(2)幼蚌促长培育采用网箱培育稚蚌生长得到幼蚌;(3)河蚌手术与管理将幼蚌进行插种手术得到育珠蚌,术后吊养;(4)育珠蚌养殖对育珠蚌进行养殖得到珍珠产品;步骤(4)养殖过程中将育珠蚌进行移地再养。本发明通过养殖环境的转移,调整了蚌池地域小生态与水质,同时带来了微量元素差补,从而促使珠蚌产生新的生长,提高了珠粒的大、圆、光、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