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澎湃新闻刊发的关于浙江诸暨山下湖镇有商家用假珍珠冒充海水珍珠售卖的情况,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高度重视,并已与山下湖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沟通处理。山下湖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经收到相关投诉并对涉事直播间进行监测和现场调查。由于直播间信息与营业执照不一致,定位实际经营地点存在困难,但执法队已经上门查看。涉及违法行为,他们会进行线上固证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前报道中提到,商家宣称一串“诸暨发货的海水akoya珍珠”,刮掉表层后竟露出了塑料。用以证明的鉴定证书可以在电商平台随意定制,无论什么材料都能出具天然珍珠的鉴定结果。2025年2月末,记者赴浙江“珍珠小镇”诸暨山下湖镇展开实地调查,发现有实体店拿假珍珠冒充海水珍珠售卖,同时还打着“诸暨山下湖珍珠从业者,三十三年珠宝店”的名头。
在直播间里,主播打出“只卖天然珍珠,假一赔万,支持全国复检”的标语。当有人质疑时,主播会走出直播间,将镜头对准珠宝城内的其他商家,反问观众是否认为他在卖贝珠。主播还拿出一份诸暨市监局山下湖所2025年2月印发的关于珍珠行业常见违法违规行为的文件,称卖贝珠(人工合成珍珠)是要受到处罚的。
珍珠行业还存在其他乱象。例如,在直播间内,夸张词汇如“绝世好珠”、“一颗回本”等被频繁使用,主播和托相互配合,使得一颗开出的“老蚌”能拍出万元高价,实际上可能是骗局。开蚌前随机“猜点位”(珍珠尺寸),猜中即有福利。记者实测发现,连续多次在多个直播间随机报出的点数,均和蚌内珍珠大小相符,随后便被引导开蚌。
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做了几十年珍珠生意的人也不一定能鉴别出一颗珠子的价值。珍珠行业的复杂性在于产业链条的不透明,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波动剧烈,缺乏统一标准,普通消费者难以判断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