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珠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具有组织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为载体,将羟基磷灰石粉、纳米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采用注塑的方法生产珠核,珠核经煮沸净化后用于植核育珠生产。本发明公开的人造珠核的制备工艺简单、形状可控、颜色洁白、密度合适、并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菌活性。通过本发明所述人造珠核培育珍珠,可显著提高育珠贝成活率和珍珠质量。本发明公开的人造珠核能够代替传统的砗磲或丽蚌珠核培育珍珠。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471018 A (43)申请公布日 2021.03.12 (21)申请号 2.5 (22)申请日 2020.12.04 (71)申请人 广东海洋大学 地址 524088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 号 申请人 湛江海洋大学珍珠有限公司 雷州市晨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刘永童银洪纪德安于非非 肖松丰张春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刘瑶云陈伟斌 (51)Int.Cl. A01K 61/57 (2017.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人造珠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珠核及其制备方法 与应用。本发明以具有组织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 聚乳酸为载体,将羟基磷灰石粉、纳米银粉按照 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采用注塑的方法生产珠 核,珠核经煮沸净化后用于植核育珠生产。本发 明公开的人造珠核的制备工艺简单、形状可控、 颜色洁白、密度合适、并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 性和抗菌活性。通过本发明所述人造珠核培育珍 珠,可显著提高育珠贝成活率和珍珠质量。本发 明公开的人造珠核能够代替传统的砗磲或丽蚌 珠核培育珍珠。 A 8 1 0 1 7 4 2 1 1 N C CN 112471018 A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珠核由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的质量比为 1:6.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粉添加量为聚乳酸和羟基磷 灰石粉总质量的0.01%~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磷灰石粉的粒径为1μm~20μm。 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珠核密度为2.6g/cm ~2.7g/ 3 cm 。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人造珠核在植核育珠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人造珠核,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料调制:将加热至熔融状态下的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混合均匀 制成基料; S2.珠核成型:采用注塑的方法将步骤S1所述基料制成珠核,珠核形状为生产游离珍珠 的球形、椭球型、水滴形,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 S3.珠核净化:将步骤S2所制成的珠核洗净后在洁净淡水中煮沸30~60min,淡水应浸 没珠核,煮沸过程中需不断搅动珠核;更换淡水再次煮沸30~60min,将珠核取出晾干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加热温度为170~230℃。 2 2 CN 112471018 A 说明书 1/4页 一种人造珠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核珍珠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人造珠核及其制备方法与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海水养殖珍珠都是有核珍珠,珠核是养殖珍珠不可或缺的。珠核的成分、结构 和性质与植核留核率及珍珠质量关系密切,因此珠核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珍珠的品质。珠 核材料曾经由铅、银、黏土、陶瓷、珊瑚、玻璃、大理石、合成树脂、贝壳制成,经过生产应用证 明由砗磲或丽蚌贝壳加工的珠核,为珍珠的同源物质,因而珍珠贝对其具有较低的排异反 应,具有较高的留核率,同时其比重、硬度和膨胀系数等也与珍珠基本一致,因此在现代人 工养殖珍珠领域,均使用砗磲或丽蚌珠核培育珍珠。然而,人们多年的无序采捕已经造成了 砗磲和丽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再加上近年来砗磲和丽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 采捕,因此亟需开发使用人造珠核养殖珍珠。 [0003] 聚乳酸(PLA)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其常常被用于组织细胞工程支架材料。人们 也将其用于人造珠核表面覆盖层以解决由于人造珠核细胞小片植入法存在的外套膜细胞 在珠核周围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培育珍珠形状、色泽不均匀的问题,使培育出来的珍珠质量 得以改善。例如:公开号为CN 105309346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组织工程支架珠核培 育珍珠的方法,主要通过在珠核表面先覆盖一层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包括PLA、PVA等)作 为组织工程支架,在珠核表面造成一个可以容纳细胞在其中生长的立体网络空间,并将该 珠核浸泡在含有血清成分(含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生长因子)的溶液中,再将其浸泡到外套 膜细胞悬液中使得贴附在珠核周围组织工程支架上的细胞得以快速分裂增殖。然而该珠核 的制备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难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另外,移植后不能成活的外套膜细 胞的腐解物被包在珍珠囊内,产生暇疵珠,且没有添加任何抗菌成分,难以避免珠核植入珠 蚌体内伤口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炎症的发生。因此,开发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良好 且具有抗菌性能的可媲美于砗磲或丽蚌珠核培育珍珠的人造珍珠对珍珠养殖业也具有重 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人造珠核。 本发明公开的人造珠核不仅密度与传统丽蚌珠核一致,而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菌 性能,其颜色、形状可媲美于传统砗磲和丽蚌珠核。 [0005]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上述一种人造珍珠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人造珍珠在植核育珠中的应用。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0008] 一种人造珠核,所述珠核由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组成。 [0009] 本发明提供的人造珠核以聚乳酸为载体,主要成分为白色的羟基磷灰石,确保人 3 3 CN 112471018 A 说明书 2/4页 造珠核白度与传统珠核基本一致。 [0010]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均为组织相容性材料,与传统珠核相比具有同等的组织相容 性,可确保人工珠核植入珍珠贝体内时的留核率与传统珠核基本一致。 [0011] 优选地,所述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为1:6.5~7.5,质量比降低,聚乳酸则 不能有效调和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增加,则人造珠核密度明显小于传统的砗磲或丽蚌珠 核。 [0012] 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粉的添加量为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总质量的0.01%~ 0.02%。 [0013] 优选地,所述人造珠核密度为2.6g/ 3 3 cm ~2.7g/cm 。 [0014] 优选地,所述羟基磷灰石粉的粒径为1μm~20μm,粒径太小成本提高,粒径太大不 利于珠核表面的光滑。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人造珠核在植核育珠中的应用。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人造珠核的制备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将羟基磷灰石粉、纳 米银粉按照上述比例混合均匀,再采用注塑的方法生产珠核,珠核经煮沸净化即可用于植 核育珠生产。具体地,上述人造珠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S1.基料调制: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为1:6.5~7.5称取聚乳酸与羟基 磷灰石粉,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0.01%~0.02%称取纳米银粉,将加热至熔融 状态下的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混合均匀制成基料; [0018] S2.珠核成型:采用注塑的方法将步骤S1所述基料制成珠核,珠核形状为生产游离 珍珠的球形、椭球型、水滴形,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 [0019] S3.珠核净化:将步骤S2所制成的珠核洗净后在洁净淡水中煮沸30~60min,淡水 应浸没珠核,煮沸过程中需不断搅动珠核;更换淡水再次煮沸30~60min,将珠核取出晾干 即可。 [0020] 优选地,步骤S1所述加热温度为170~230℃。 [0021] 更优选地,步骤S1所述加热温度为190~210℃。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 (1)本发明的人造珠核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低排异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留核 率。 [0024] (2)本发明所制成的人造珠核密度、白度与传统砗磲和丽蚌珠核基本一致,植入该 人造珠核至珍珠贝体内培育出的珍珠与传统珠核生产的珍珠密度、白度、光泽相同,能够代 替传统的砗磲或丽蚌珠核培育珍珠。 [0025] (3)本发明人造珠核具有抗菌性能,可降低珠核植入珍珠贝体内时的伤口、小片的 炎性反应,具有提高育珠贝成活率和珍珠质量的效果。 [0026] (4)本发明利用注塑方法制备珠核,珠核形状可控,可被制成各种形状养殖各种形 状的珍珠,如:生产游离珍珠的球形、椭球形、水滴形等,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 等,且利用该人造珠核培育的珍珠非常容易进行打孔加工。 [0027] (5)本发明的人造珠核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4 4 CN 112471018 A 说明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 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29]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30] 实施例1人造珠核的制备 [0031] (1)基料调制: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为1:7称取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 粉,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0.01%称取纳米银粉,将加热至190℃~210℃处于熔 融状态下的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混合均匀制成基料; [0032] (2)珠核成型:采用注塑的方法将步骤(1)所述基料制成珠核,珠核形状为生产游 离珍珠的球形、椭球型、水滴形,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所生产珠核密度为 3 3 2.65g/cm ~2.67g/cm ,与传统贝壳珠核密度一致。 [0033] (3)珠核净化:将步骤(2)所制成的珠核洗净后在洁净淡水中煮沸30min,淡水应浸 没珠核,煮沸过程中需不断搅动珠核;更换淡水再次煮沸30min,将珠核取出晾干即可。 [0034] 实施例2人造珠核的制备 [0035] (1)基料调制: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为1:6.5称取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 粉,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0.02%称取纳米银粉,将加热至210℃处于熔融状态下 的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混合均匀制成基料; [0036] (2)珠核成型:采用注塑的方法将步骤(1)所述基料制成珠核,珠核形状为生产游 离珍珠的球形、椭球型、水滴形,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所生产珠核密度为 2.62g/ 3 3 cm ~2.63g/cm ,与传统贝壳珠核密度基本一致; [0037] (3)珠核净化:将步骤(2)所制成的珠核洗净后在洁净淡水中煮沸60min,淡水应浸 没珠核,煮沸过程中需不断搅动珠核;更换淡水再次煮沸60min,将珠核取出晾干即可。 [0038] 实施例3人造珠核的制备 [0039] (1)基料调制: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质量比为1:7.5称取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 粉,按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0.01%称取纳米银粉,将加热至200℃处于熔融状态下 的聚乳酸与羟基磷灰石粉以及纳米银粉混合均匀制成基料; [0040] (2)珠核成型:采用注塑的方法将步骤(1)所述基料制成珠核,珠核形状为生产游 离珍珠的球形、椭球型、水滴形,以及生产附壳珍珠的半球形、像形,所生产珠核密度为 3 3 2.69g/cm ~2.70g/cm ,与传统贝壳珠核密度基本一致; [0041] (3)珠核净化:将步骤(2)所制成的珠核洗净后在洁净淡水中煮沸40min,淡水应浸 没珠核,煮沸过程中需不断搅动珠核;更换淡水再次煮沸40min,将珠核取出晾干即可。 [0042] 测试例1植株育珠试验 [0043] 以实施例1所制得的球形珠核为实验组、传统丽蚌珠核为对照组开展游离珍珠养 殖育珠实验,每个组设置3个平行组。实验条件:实验贝为马氏珠母贝,每组2000只;珍珠贝 壳高5.6~6.0cm,珠核直径均为5.8mm;每只贝植2粒珠核。 [0044] 2019年4月16日开始植核,20日植核完毕;将珍珠贝吊养在海区休养,每笼装贝40 只;经过1个月的休养,将珍珠贝重新按每笼30只贝密度装笼,同时统计各组育珠贝休养期 成活率。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将育珠贝在海区养殖至12月20日,收获珍珠并统计留核率和 优珠率,测定珍珠密度,观测珍珠色泽。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5 5 CN 112471018 A 说明书 4/4页 [0045] 表1人造珠核和传统珠核育珠试验效果比较 [0046] [0047] 对表1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实施例1的休养期成活率和优珠率均显著高于对 照组。相比于对照组,实施例1的留核率也有所提高;且各组珍珠密度基本一致;各组珍珠的 色泽无差异。结论:本发明人造珠核所培育的珍珠与传统珠核无明显差异,人造珠核的综合 育珠效果优于传统珠核,因此本发明人造珠核可以代替传统珠核用于珍珠养殖。 [0048]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 6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模拟试卷(三)-.docx
6.27个人信息防泄露(课件)-七年级信息科技全一册同步教学(人教版2024).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